
元能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已认证
元能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已认证
技术文章
![]()
一文了解不同比例LMFP掺混正极的电性能与力学性能差异
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日益增长,锂离子电池的供应需求也在迅速增加。汽车用锂离子电池对能量密度、循环寿命、安全性以及成本等均具有较高的要求,目前主流的锂电池用正极材料包括钴酸锂(LCO)、三元材料(NCM)和磷酸铁锂(LFP)等。LCO和NCM正极虽然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但是其成本和安全性均逊于LFP正
2024-06-11
![]()
绿色能源的新希望—干法电极工艺
干法电极工艺知多少?锂离子电池以其高能量密度、高功率、长循环寿命等优势在新能源动力和储能设备中占据着主导地位。随着商用的锂离子电池的发展,行业对其制造成本和性能上的要求日益严苛,锂离子电池的成本和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电极的制造工艺。创新、可靠、低成本的电极制造技术对于促进锂电池的大面积应用至关重要
2024-06-07
![]()
固态电池检测综合解决方案
目前液体锂离子电池发展已经达到天花板,固态电池技术研发则是刚刚进入大力开发阶段。固态电池作为新能源领域的最新且最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近年来受到了广泛关注和快速发展。目前固态电池发展方向分为氧化物路线、硫化物路线、聚合物路线。今年1月,“中国全固态电池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在北京揭牌,意味着固态电池开发
2024-06-05
![]()
导电碳含量对电池不同层级电阻的影响
锂离子电池作为目前应用较广的新能源体系,它在手机、电脑、汽车、储能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近年来,由于各领域对快充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提升电池的倍率性能成为锂电研究人员不断探索的方向。锂离子电池是由正负极、隔膜、电解液等组成,当电池充电时,锂离子会从正极脱出,在电解液的支持环境中,穿过隔膜嵌入负极
2024-06-03
![]()
加工工艺对硅基负极材料影响量化表征
1.前言锂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是典型的粉体物质,其特性直接关联电池性能。电极粉体的形状、粒度、比表面积、内部结构、填充密度、表面特性等因素对电池的能量密度、输出特性、循环特性等有很大的影响。故电极材料的设计和加工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总之电极材料决定电池性能所能达到的上限,而工艺过程则决定了其性能的下限
2024-05-30
![]()
不同粒径分布LCO材料的压缩及导电性能分析
锂离子电池原材料主要有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集流体、电解液和隔膜。正负极材料通常为微米级粉体材料,其中常见的锂离子电池正极粉体材料有层状钴酸锂、橄榄石结构磷酸铁锂、尖晶石结构的锰酸锂以及层状镍钴锰三元材料(以下简称NCM)。其中钴酸锂(LiCoO₂, LCO)在基于3C类(计算机、通信和消费)电子电池
2024-05-29
![]()
硬碳和石墨材料导电性与压缩性能分析
随着新能源行业的快速发展,市场对锂离子电池的需求也越来越多,由于锂离子电池的原材料资源限制及成本问题,钠离子电池也逐渐受到了很多研究人员的关注。其中,锂离子电池中最常用的石墨负极,用在钠离子电池中时,由于热力学原因,钠离子难以嵌入石墨层间,不容易与碳形成稳定的插层化合物,因此钠离子电池难以将石墨作为
2024-05-28
![]()
好文赏析 | 具有自愈能力的动态氢键粘结剂助力高性能硅负极锂离子电池的研发
文章摘要硅(Si)负极的结构不稳定和应力积累引发的循环衰减阻碍了其在下一代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LIBs)中的实际应用。近日南京工业大学的陈佳豪硕士与杨晖教授通过原位聚合单宁酸(TA)和聚丙烯酸(PAA)粘结剂(记为TA-c-PAA),开发了一种交联聚合物作为硅负极的自愈粘结剂。支链TA作为物理交联
2024-05-24
![]()
粉体压实密度测定影响因素分析—加压方式
锂离子电池产业是当前影响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在锂离子电池的设计研究过程中,压实密度是影响电池性能的关键指标之一,压实密度的高低与关键主材正负极粉体的颗粒大小及分布等参数紧密相关,且与容量、电池内阻、电池寿命等密切关联。研究压实密度包含电极密度和粉体密度两个方向。对于压实密度的评估,传统方式多
2024-05-21
![]()
钴酸锂电极粉末压实密度实验及其力电特性的三维离散元模拟研究
前 言锂离子电池原材料主要有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集流体、电解液和隔膜。正负极材料通常为微米级粉体材料,其中常见的锂离子电池正极粉体材料有层状钴酸锂、橄榄石结构磷酸铁锂、尖晶石结构的锰酸锂以及层状镍钴锰三元材料(以下简称NCM)。其中钴酸锂(LiCoO₂, LCO)在基于3C类(计算机、通信和消费)电
2024-05-20
![]()
浆料配方与电阻率的关联性探究
锂电正负极浆料是由活性物质、导电剂、粘结剂分散于溶剂中形成的固液两相混合体系。理想的电极浆料应该满足以下要求:(1)活性物质和导电剂颗粒团聚体尽可能分散;(2)打开导电剂长链,进一步分散链状导电剂;(3)形成最合适的活性物质、导电剂和粘结剂彼此之间的排布方式;(4)维持浆料最优悬浮结构和成分稳定性,
2024-05-16
![]()
PAA粘结剂对硅基负极导电性能与压缩性能的影响
前 言近年来,随着新能源行业的不断发展,石墨负极的克容量已无法满足未来对电池能量密度的需求。相比于石墨负极,硅在完全嵌锂的状态下拥有4200mAh·g-1的超高理论比容量,这意味着电池在相同质量的条件下,硅负极电池拥有比石墨负极电池更多的容量。然而,在循环过程中,锂离子嵌入会导致硅负极产生巨大的体积
2024-05-15
![]()
一种固态电解质全方位电化学性能测试方法
在锂电行业快速发展的推动下,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安全性是锂电研究人员的重要研究方向,全固态电池被认为是未来最具应用潜力的高安全、高比能二次电池,其中的固态电解质(Solid Electrolyte,简写为SE)是最主要的核心部件,而用来判断固态电解质性能优劣的最主要性能指标为离子电导率、电子电导率和
2024-05-11
![]()
速来围观!锂离子粉体电阻率与极片电阻率相关性评估新思路
1. 引言随着锂离子电池产业的高速发展,人们对电池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的关注日益增多,锂离子电池的性能衰减主要原因可以概括为活性锂损失、活性材料损失、极化损失等;在实际锂离子电池开发中,从原材料到电极制备及成品电芯组装,各层级的特性及其演化均会影响到电池的性能。因此, 在锂离子电池的研究工作中
2024-05-10
![]()
锂离子电池粉体材料压缩性能及压实密度评估
粉体材料的基本性质随着锂离子电池产业的高速发展,电池使用过程中存在的安全性问题日益增多,其中材料问题是不可忽视的重大问题,材料的选用和所组成体系的配比决定着电芯的安全性能。在选用正、负极活性材料和隔膜材料时,厂家没有对原材料特性和匹配性进行监控,电池会存在较多安全性隐患。当前电芯开发过程中,粉体材料
2024-05-10
![]()
走进电化学 | 高精度充放电测试对锂电池寿命预测的意义
随着锂电池逐步应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对锂电池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例如长的循环寿命以及高的能量密度等。为满足这些需求,一方面需要不断研发新材料,改进新工艺,从而提高材料的克容量;另一方面电池或电池包的容量也越做越大,以满足新能源汽车或储能电站的长续航需求。 我们知道,以不同的
2024-05-07
![]()
气相硅碳负极生产批次稳定性监控方案
随着新能源行业的蓬勃发展,锂离子电池逐步在往更高能量密度、更长循环寿命的方向发展。现有的石墨负极理论克容量仅372mAh/g,已无法满足未来对电池能量密度的需求。硅基负极因其理论克容量高,接近石墨的十倍,且具有含量丰富、嵌锂电位较高等优点,逐渐成为可替代石墨的下一代锂电池负极材料。然而在实际应用过程
2024-05-06
![]()
导电剂对混合粉体&极片电子导电性能的影响
正负极粉体材料、隔膜、电解液、导电剂、粘结剂、集流体等是锂离子电池制造的主要原材料;锂离子电池的生产就是以最优的工艺条件将这些原材料加工成电池的过程。这些原材料的参数发生改变需要针对性的对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和调整,才能获得最优电性能的锂离子电池。锂离子电池正、负极极片参数设计是锂电工艺开发的关键,包含
2024-04-30
![]()
不同体系NCM材料的导电性及压缩性能评估
正极材料是锂离子电池中最重要的组分之一,常见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有层状钴酸锂、橄榄石结构磷酸铁锂、尖晶石结构的锰酸锂以及层状镍钴锰三元材料(以下简称NCM)。其中NCM材料兼备了钴酸锂、锰酸锂和镍酸锂三种材料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它们的不足之处,具有成本较低、环境污染小、毒性低、能量密度高、电压
2024-04-29
![]()
硅基负极的行业痛点及相关解决方案
随着新能源行业的蓬勃发展,锂离子电池逐步在往更高能量密度、更长循环寿命的方向发展。现有的石墨负极理论克容量仅372mAh/g,已无法满足未来对电池能量密度的需求。硅基负极因其理论克容量高,含量丰富,嵌锂电位合适等优点,逐渐成为可替代石墨的下一代锂电池负极材料。但是硅基负极也具有限制其大规模商业化的痛
2024-04-28
![]()
走进电化学之二 | 锂离子电池电化学阻抗谱概括
前 言电化学测量法在测量电化学系统电位、电导和电流等电学量的基础上,通过探究被测量与被测系统间的相关关系,实现对系统组份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常用 的电化学测量法有[1]:恒电流法/恒电势法、计时电位法/计时电流法、伏安法和交流阻抗法(EIS)。与其他电化学测量方法相比,电化学阻抗谱不仅对被测系统的原始
2024-04-25
![]()
正负极材料和固态电解质的变温电导率测试及活化能计算
锂离子电池的温度特性是电池技术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温度对于锂离子电池的性能和寿命有着显著的影响,因此研究锂电池的温度特性对于实现高效、安全、持久的电池运行至关重要。电池的温度特性是电池内部材料多组分(如正极、负极、隔膜和电解质等)共同作用的结果。然而,将锂离子电池作为整体进行系统的温度特性评估测
2024-04-23
![]()
固体电解质粉末离子电导率测试
1.背景2024年1月4日,远在大洋彼岸的大众集团旗下电池子公司PowerCo宣布了其合作伙伴QuantumScape的固态电池测试结果:充放电次数达1000次后,电池容量保持率高达95%[1]。大洋彼岸的QS再次喊出“狼来了”,我们也拿出来对应的策略。1月24日,北京也召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武林大
2024-04-18
![]()
导电剂&黏结剂对NCM粉体压缩及压实性能的影响
在能源发展领域,锂离子电池因其具有低成本、环境友好、高比能量、质量轻、无记忆效应等优点,逐步成为动力电源(医疗设备、娱乐设备、计算机、通讯设备、电动汽车、航天飞行器等)的重要组成部分。锂离子电池正极活性材料常采用过渡金属氧化物,如层状钴酸锂、镍酸锂、镍钴酸锂或磷酸铁锂等,负极常采用石墨、硅基材料等作
2024-04-16
![]()
锂电颗粒“硬汉”和粉末“变形记”
1.背景在锂离子电池极片的生产过程中,尤其是在辊压工序中,一定程度的颗粒破碎是难以完全避免的。当活性材料粉末与导电剂、粘结剂等混合形成的浆料涂覆在集流体上并干燥后,通过辊压工艺提高极片的压实密度时,由于受到较大的机械压力,活性材料颗粒间以及颗粒自身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破碎或破裂,引起不可逆形变,导致
2024-04-12
![]()
一种快速预估电芯寿命衰减的方法-析锂与膨胀
1.背景由于锂离子电池具有高能量密度、寿命相对较长、环境友好等优势,它的应用领域已涵盖消费类电池,动力电池,储能电池等多个领域。当负极的电位接近或小于金属锂的析出电位时,锂离子可能以锂金属的形式在负极表面析出,析出的锂金属持续生长会引发锂枝晶的形成,进而诱发内部短路带来安全风险,析出的锂金属也会与电
2024-04-09
![]()
探索磷酸锰铁锂材料的最强导电性和最高压实性能
1.研究背景目前,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主要为钴酸锂(LCO)、三元材料(NCM)和磷酸铁锂(LFP)。近一两年来,随着电动汽车的增加以及储能的逐渐放量,大家对电池安全性的关注也在逐步提高,除了电池设计技术的改善(如比亚迪的刀片电池,宁德时代的CTP技术等)外,对新材料的研发也尤为关键。LFP因其较高
2024-04-08
![]()
走进电化学 | 揭秘循环伏安法的神奇世界
或许您并非电化学领域的专业人士,但在浏览相关期刊、参加学术会议,或访问电化学设备制造商的网站时,您可能经常会看到一个特殊的图形,它呈现出鸭子状的两座山峰。行业内,我们常称它为“循环伏安图”。它看起来是这个样子的:在电化学研究中,我们通常通过观察电子的流动来洞察化学反应的本质。在无机化学领域,电化学过
2024-04-01
![]()
文献赏析 | 通过自适应压电效应中不可避免的应力变化杠杆得到稳定的锂金属阳极
1.文章摘要锂金属阳极的体积膨胀所带来的应力变化阻碍了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潜力释放,从而导致电极开裂、固体电解质界面损伤和枝晶生长等问题。尽管有各种各样的保护策略来“对抗”锂金属阳极的应力,但它们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内在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独特的策略,通过自适应压电效应,利用电池循环过程中产生的应力,转化为
2024-03-29
![]()
文献赏析:具有极佳空气储存稳定性和电化学性能的PDMS胶囊设计修饰无钴富镍层状正极材料
一、文章摘要富镍层状氧化物是下一代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极具发展前景的材料之一。虽然镍含量增加能够提升电池比容量,但正极对环境的敏感程度也随之增大,表现为受外部储存环境降解和内部电解液副反应的双重影响,这些因素会恶化材料电化学性能、储存稳定性及热稳定性。正极表面作为抵御环境攻击的第一道防线,是解决这些
2024-03-25
|
虚拟号将在 秒后失效
使用微信扫码拨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