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手机访问

关于我们 加入收藏

元能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2 年金牌会员

已认证

拨打电话
获取底价
提交后,商家将派代表为您专人服务
立即发送
点击提交代表您同意 《用户服务协议》
当前位置:
元能科技 >

技术文章

技术文章

气相沉积硅碳粉末与极片的力学性能研究

​1. 前言气相沉积硅碳负极,也叫气相硅负极,是通过化学气相沉积(CVD)的方式制备得到的硅基负极材料,这种制备方法的核心是通过多孔碳骨架来储硅,向多孔碳颗粒的孔隙里通入硅烷气体,通过高温热解使气体沉积形成硅纳米颗粒分散在多孔碳的孔隙里,该方法能对制备的纳米材料实现分子尺度的控制,产品形貌较好,同时沉

2024-07-19
干法电极的工艺检测新思路

​前 言近年来,随着新能源行业的不断发展,新技术也不断被推出,包括46系列大圆柱全极耳电池、半固态/固态电池等等,其中干法电极在降低电池成本,提升电池性能上有着湿法工艺无可比拟的优势,被认为是半固态、全固态和46系列大圆柱电池的理想工艺。在现有锂电池制造过程中,制备极片环节主要是采用湿法工艺,就是将活

2024-07-17
硅基负极市场现状及膨胀测试评估

​市场现状随着新能源行业的蓬勃发展,锂离子电池逐步在往更高能量密度、更长循环寿命的方向发展。现有的石墨负极理论克容量仅372mAh/g,已无法满足未来对电池能量密度的需求。硅基负极因其理论克容量高,含量丰富,嵌锂电位较高等优点,逐渐成为可替代石墨的下一代锂电池负极材料。目前,硅基材料的主要发展方向是硅

2024-07-16
钠电正极粉末电阻率及极片电阻率的关联性评估

​近年来,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稳步上升,但发电侧的随机性和波动性日益加剧。储能作为调节随机性及波动性的手段,装机需求加速提升。常用的储能手段有机械储能、电磁储能、电化学储能等。其中,电化学储能是适宜在各种地理及气候等相关条件下进行能量存储的手段之一。锂离子电池作为目前市面上能量密度较高,循环及稳定性较好的

2024-07-12
刀片电池膨胀行为表征方法

​1.前言随着新能源汽车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车辆的续航里程和使用寿命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内布置更多的电池,工程师们沿着“去掉模组和梁,革新空间利用率”的思路,将电芯本身既作为电能储存体,又作为承重结构件,通过一系列努力最终制作出了刀片形状的电芯。刀片电池一般是磷酸铁锂材料制成的锂离子电池。其

2024-07-11
软包电池析锂的多物理场耦合原理

​析锂现象锂离子电池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析锂是一种常见的异常现象。析锂现象的直接原因是负极材料无法及时提供容纳给游离的锂离子空穴,或游离的锂离子无法及时到达空穴导致锂离子堆积,进而造成锂离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锂金属。从大方向来分类的话,锂离子电池析锂原因分成五大类:(1)负极老化,储锂余量不足造成的析锂;(

2024-07-11
涂炭铝箔电阻性能评估

​集流体作为锂离子电池内部导通电子和承载活性物质的载体,对电芯的最终性能有着重要作用。铝箔是最常用的正极集流体,为了提升电极的倍率、循环和使用寿命,在铝箔表面涂布一些导电涂层,可有效改善集流体与活性颗粒的界面接触电阻,且提高活性物质与集流体的粘结强度,减小电极循环过程中的活性颗粒剥落问题。涂炭铝箔的涂

2024-07-10
涂层对隔膜离子电导率的影响

​前 言隔膜作为锂离子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直接影响到电池的电流、容量、循环寿命等关键性能指标[1]。隔膜应具备以下特性以满足电池需求:(1) 优异的电解液润湿性和离子渗透性;(2) 出色的热稳定性,防止高温收缩引起短路;(3) 电子绝缘性和电化学稳定性;(4) 化学稳定性,不与电极或电解液反应;(

2024-07-08
文献赏析:石墨/磷酸铁锂软包电池析锂三阶段演化过程

​第一作者:林影,胡文轩通讯作者:杨勇通讯单位:厦门大学使用设备:元能科技RSS扣电原位膨胀测试系统、元能科技SEW2100电芯原位膨胀测试系统01 研究背景锂离子电池(LIB)因其出色的能量和功率密度使其在新能源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石墨基负极材料在快充、低温等苛刻工况下可能会发生析锂。不受控的

2024-07-03
元能科技助力锂离子电池失效分析

​锂离子电池是一个较为复杂的化学体系。随着近几年锂离子电池材料与制造工艺上的突破,锂电池被广泛应用到新能源汽车与大型电站储能领域。随着市场的逐步开拓,锂离子电池被应用到越来越多的场景,失效模式也越来越多。如何对电池的失效进行定量化分析,从而改善电芯是设计与制造工艺,无疑是研发与设计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

2024-07-02
微观力量:锂电材料的单颗粒压缩特性

​一、背景元能科技的单颗粒力学性能测试系统SPFT(Single Particle Force Properties Tester)是专为锂电材料设计的测试设备,用于评估锂电正负极材料单颗粒的力学性能,如压溃力、压溃强度等。该系统通过高精度的位移控制和压力测量,采集压头加载到单个颗粒上的应力-应变曲线

2024-06-27
文献赏析 | 从质子化和锂富集污染到晶界偏聚:评估无溶剂法与湿法在制备LLZO固态电解质上的影响

​1.研究背景金属锂因其极高的容量(3860 mAh/g)而备受关注,固态锂电池(SSLBs)以其安全性和潜在的能量密度优势被认为是商业液态电解质锂离子电池(LiBs)的有力竞争者。在固态电池中过,石榴石型Li7La3Zr2O12(LLZO)作为氧化物固态电解质中的一个类型,因其对锂金属的电化学稳定性

2024-06-26
粉末电阻率&压实密度在质量监控中的应用探究

​前 言锂离子电池的电化学性能与正负极粉体材料的性能紧密相关,其中,正极材料金属异物杂质含量、水分超标、批次一致性差等问题存在都可能引起锂离子电池失效甚至安全性问题,对于电池企业,来料检验是电池制作工艺流程的关键环节,来料检验中正极粉体材料批次间差异越小,一致性越好,成品电池才能越稳定。在正极材料的批

2024-06-25
锂电新型解决方案 | 极片柔韧性测试设备BEF1000

​一、背景随着锂离子电池技术的快速发展,电极材料的性能成为影响电池综合性能的关键因素。极片作为电极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柔韧性直接影响电池的循环稳定性和安全性。因此,对极片柔韧性的测试和评估至关重要。目前,电池极片柔韧性的测试方法多种多样,不同的厂家可能会根据自己的产品特点和测试需求采用不同的方法。以下是

2024-06-21
锂电极片的接触电阻分解方法

​极片是电池前端工序的一个重要输出,极片的电子电阻(电导率)影响全电池的功率性、可靠性及安全性,同时它又与搅拌、涂布和辊压工序息息相关,因此,测量极片电阻的变化可以较好地评价极片制作过程中电子导电网络的性能,评估电极微观结构的均匀性以及监控极片制作工艺的稳定性,助力改进极片的配方以及搅拌、涂布和辊压工

2024-06-19
不同粒径钴酸锂粉末压实过程中的弹塑性分析

​背 景电极粉末的压实是指粉体在指定规格的治具中,上端压头以恒定速度下压的过程。粉体在压力作用下的填充过程十分复杂,电极粉末颗粒之间的接触和排列方式发生改变,压实过程中,粉体的密度和强度不断增加。致密材料受力变形遵从质量不变和体积不变原理。而粉末变形较致密材料复杂,粉末体压制变形仅服从质量不变,粉末体

2024-06-17
文献赏析:空气暴露条件下硫银锗矿型固体电解质的高频阻抗谱分析

​文章摘要硫化物基固态电解质具有较高的离子电导率、良好的力学性能以及与各种正负极活性材料良好的适配性,在固态锂电池中受到广泛的关注和应用。然而,硫化物与微量的水分发生反应,会产生有毒的H2S气体,同时降低了锂离子电导率,而这对固态电池至关重要。因此,作者进行了不同温度下高频(高达100 MHz)的电化

2024-06-13
文献赏析:机械约束下锂离子电池多场耦合的表征和量化

​第一作者:Xue Cai通讯作者:Caiping Zhang, Weihan Li通讯单位:北京交通大学,德国亚琛工业大学使用设备:元能科技SWE2110(1T常温膨胀测试系统)01 研究背景随着电动汽车和电化学储能的广泛应用,锂离子电池因其高能量密度、成本效益和长寿命而备受关注。然而,锂离子电池在

2024-06-12
一文了解不同比例LMFP掺混正极的电性能与力学性能差异

​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日益增长,锂离子电池的供应需求也在迅速增加。汽车用锂离子电池对能量密度、循环寿命、安全性以及成本等均具有较高的要求,目前主流的锂电池用正极材料包括钴酸锂(LCO)、三元材料(NCM)和磷酸铁锂(LFP)等。LCO和NCM正极虽然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但是其成本和安全性均逊于LFP正

2024-06-11
绿色能源的新希望—干法电极工艺

​干法电极工艺知多少?锂离子电池以其高能量密度、高功率、长循环寿命等优势在新能源动力和储能设备中占据着主导地位。随着商用的锂离子电池的发展,行业对其制造成本和性能上的要求日益严苛,锂离子电池的成本和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电极的制造工艺。创新、可靠、低成本的电极制造技术对于促进锂电池的大面积应用至关重要

2024-06-07
固态电池检测综合解决方案

​目前液体锂离子电池发展已经达到天花板,固态电池技术研发则是刚刚进入大力开发阶段。固态电池作为新能源领域的最新且最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近年来受到了广泛关注和快速发展。目前固态电池发展方向分为氧化物路线、硫化物路线、聚合物路线。今年1月,“中国全固态电池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在北京揭牌,意味着固态电池开发

2024-06-05
导电碳含量对电池不同层级电阻的影响

​锂离子电池作为目前应用较广的新能源体系,它在手机、电脑、汽车、储能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近年来,由于各领域对快充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提升电池的倍率性能成为锂电研究人员不断探索的方向。锂离子电池是由正负极、隔膜、电解液等组成,当电池充电时,锂离子会从正极脱出,在电解液的支持环境中,穿过隔膜嵌入负极

2024-06-03
加工工艺对硅基负极材料影响量化表征

​1.前言锂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是典型的粉体物质,其特性直接关联电池性能。电极粉体的形状、粒度、比表面积、内部结构、填充密度、表面特性等因素对电池的能量密度、输出特性、循环特性等有很大的影响。故电极材料的设计和加工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总之电极材料决定电池性能所能达到的上限,而工艺过程则决定了其性能的下限

2024-05-30
不同粒径分布LCO材料的压缩及导电性能分析

​锂离子电池原材料主要有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集流体、电解液和隔膜。正负极材料通常为微米级粉体材料,其中常见的锂离子电池正极粉体材料有层状钴酸锂、橄榄石结构磷酸铁锂、尖晶石结构的锰酸锂以及层状镍钴锰三元材料(以下简称NCM)。其中钴酸锂(LiCoO₂, LCO)在基于3C类(计算机、通信和消费)电子电池

2024-05-29
硬碳和石墨材料导电性与压缩性能分析

​随着新能源行业的快速发展,市场对锂离子电池的需求也越来越多,由于锂离子电池的原材料资源限制及成本问题,钠离子电池也逐渐受到了很多研究人员的关注。其中,锂离子电池中最常用的石墨负极,用在钠离子电池中时,由于热力学原因,钠离子难以嵌入石墨层间,不容易与碳形成稳定的插层化合物,因此钠离子电池难以将石墨作为

2024-05-28
好文赏析 | 具有自愈能力的动态氢键粘结剂助力高性能硅负极锂离子电池的研发

​文章摘要硅(Si)负极的结构不稳定和应力积累引发的循环衰减阻碍了其在下一代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LIBs)中的实际应用。近日南京工业大学的陈佳豪硕士与杨晖教授通过原位聚合单宁酸(TA)和聚丙烯酸(PAA)粘结剂(记为TA-c-PAA),开发了一种交联聚合物作为硅负极的自愈粘结剂。支链TA作为物理交联

2024-05-24
粉体压实密度测定影响因素分析—加压方式

​锂离子电池产业是当前影响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在锂离子电池的设计研究过程中,压实密度是影响电池性能的关键指标之一,压实密度的高低与关键主材正负极粉体的颗粒大小及分布等参数紧密相关,且与容量、电池内阻、电池寿命等密切关联。研究压实密度包含电极密度和粉体密度两个方向。对于压实密度的评估,传统方式多

2024-05-21
钴酸锂电极粉末压实密度实验及其力电特性的三维离散元模拟研究

​前 言锂离子电池原材料主要有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集流体、电解液和隔膜。正负极材料通常为微米级粉体材料,其中常见的锂离子电池正极粉体材料有层状钴酸锂、橄榄石结构磷酸铁锂、尖晶石结构的锰酸锂以及层状镍钴锰三元材料(以下简称NCM)。其中钴酸锂(LiCoO₂, LCO)在基于3C类(计算机、通信和消费)电

2024-05-20
浆料配方与电阻率的关联性探究

​锂电正负极浆料是由活性物质、导电剂、粘结剂分散于溶剂中形成的固液两相混合体系。理想的电极浆料应该满足以下要求:(1)活性物质和导电剂颗粒团聚体尽可能分散;(2)打开导电剂长链,进一步分散链状导电剂;(3)形成最合适的活性物质、导电剂和粘结剂彼此之间的排布方式;(4)维持浆料最优悬浮结构和成分稳定性,

2024-05-16
PAA粘结剂对硅基负极导电性能与压缩性能的影响

​前 言近年来,随着新能源行业的不断发展,石墨负极的克容量已无法满足未来对电池能量密度的需求。相比于石墨负极,硅在完全嵌锂的状态下拥有4200mAh·g-1的超高理论比容量,这意味着电池在相同质量的条件下,硅负极电池拥有比石墨负极电池更多的容量。然而,在循环过程中,锂离子嵌入会导致硅负极产生巨大的体积

2024-05-15
<1234>
前往
GO

虚拟号将在 秒后失效

使用微信扫码拨号

为了保证隐私安全,平台已启用虚拟电话,请放心拨打(暂不支持短信)
留言咨询
(我们会第一时间联系您)
关闭
留言类型:
     
*姓名:
*电话:
*单位:
Email:
*留言内容:
(请留下您的联系方式,以便工作人员及时与您联系!)